发布日期:2019-05-08 10:13:56
浏览:1423从2018年五月末的一纸新政对行业的震荡,到后续政策回调带来的缓冲,再到民营企业座谈会后释放出的利好信号,短短半年时间内,光伏从业者的心情随外部变化起起伏伏,刚刚过去的2018年对于光伏行业而言注定难忘。
对于身处变化之中的光伏行业,不变的是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就曾在公开场合援引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相关结论,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已经一骑绝尘,将美国甩在身后,并牢牢执住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牛耳。
但目前摆在行业面前的是“断奶”后,难以避免的一系列“生长痛”。
开拓平价市场,一方面需要行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和电网移除行业补贴拖欠、电网接入难、融资难,非技术成本高等问题,而在体制机制方面也需要全面落实全额保障性收购、强制配额制、绿证、电力交易等创新政策。
而具体到2019年的光伏规模指标、电价政策、“平价上网”示范基地等相关政策,目前还未发布。
急刹与缓冲
2017年,国内光伏市场形势喜人。新增装机同比超53GW,增幅逾五成。截至12月底,累计装机超130GW,新增和累计装机规模均居全球首位。
因而在诸多场合,“平价上网时代为期不远”呼声渐高。但当被业内称为最严苛光伏政策——“5·31”新政出台时,仍然给业内带来不小的冲击。
上述政策要求,2018年暂不安排普通光伏电站建设,在国家未下发文件启动普通电站建设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国家补贴的普通电站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2018 年仅安排10GW 左右规模纳入指标。
除了严控规模,“5·31”新政也弱化了补贴,下调了三类资源区标杆上网电价: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统一降低0.05元,I类、II类、III类资源区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5元、0.6元、0.7元(含税)。
尽管行业内对于严控指标存有一定心理准备,但“靴子”落地的时间和严控规模的程度却超过预期。
一位不愿署名的行业分析人士曾对第一财经表示:“政策调整的最大动因在于,财政补贴压力过大,行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出了管理者的预期。而财政补贴则是产业链主体利润的主要构成。”
反映至企业层面,不少仅聚焦于国内市场的中小型光伏制造企业面临停产、乃至破产的窘境。组件价格的下降,也使行业龙头企业处于薄利的状态之下。
2018年前三季度,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在产量商均有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长。但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上游硅料、电池、组件等环节的主要产品销售价格的下探,导致企业增产却并未增收。
在第一财经记者梳理的14家光伏行业上市公司中,超半数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另有4家企业净利为负。而在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增长的公司中,也不乏单季业绩下行的情况。
亦有光伏龙头企业内部人士对记者直言:“尽管目前还能够维持生产经营,但若长此以往,并不利于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持久的发展,而被关上补贴之门的光伏产业若不能通过电力体制改革打开一扇窗,则无异于被关进小黑屋。”
“光伏行业5·31新政为行业带来了危机,新能源上市公司连续跌停,市值损失3000多亿。许多企业被迫停产,关停产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行业受到重创;其次,非技术性因素推高了国内光伏发电成本,光伏补贴拖欠时间普遍在两年以上,加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另外,光伏产业政策难以满足我国能源转型的需要。”对于光伏行业现阶段的困难,刘汉元的总结更为直观。
为缓解经营方面的压力,企业也在积极呼吁规模指标,并在随后迎来了政策方面的缓冲,行业被认为存在回暖的迹象。
10月8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组织包括国电投、华能、华电、三峡新能源、晶科、协鑫、隆基、天合、晴天科技、力诺光伏、同创互达、山东大海新能源在内的四家国企发电企业、四家光伏制造企业以及四家分布式光伏业务开发企业,召开了新政下发后的首次光伏发电价格政策座谈会。
10月9日晚间,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说明的通知》,对5月31日(含)前已备案、开工建设,并且于6月30日(含)之前投运的合法户用自然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纳入国家认可规模管理范围,而标杆上网电价和度电补贴标准保持不变。
“这主要解决了户用光伏一个月的缓冲期的指标问题,《通知》明确将已开工未并网的户用自然人纳入了补贴范围,缓解了普通消费者的疑虑。”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随后行业的利好信号更为密集。11月2日,国家能源局召开座谈会,释放积极信号,认为光伏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清洁能源,未来更会支持,绝不会变化;明确了不会一刀切地推进平价上网进程,在真正进入全面“去补贴”前,国家能源局仍将每年保证一定的补贴装机规模,并推进补贴强度的进一步下降;认可户用光伏单独管理,与工商业分布式进行区分,给予更多的支持。
扩张与瘦身
新政之后出现的行业波动可以理解为,是从政策补贴期向市场化时期过渡的阵痛。有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表示,接下来光伏行业进入市场调节阶段,虽然也会出现反复的洗牌和波动,但会更具规律性,同时也更加温和。
而在洗牌期,为了获得更佳的“排位”,并且抵御行业周期性带来的影响,企业的应对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做出了逆势扩张的选择,希望进行全产业链的布局;也有企业通过剥离富余产能,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减轻成本费用负担;还有企业正找寻第二主业,以期与原有的业务之间形成联动。
2018年1月,单晶硅光伏产品制造商隆基股份发布《单晶硅片业务2018-2020年发展规划》,指出将在2017年底硅片产能15GW的基础上,力争单晶硅片产能2018年底达到28GW,2020年底达到45GW。
上述目标也并未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逆势扩张的步伐仍继续。
隆基股份8月3日的公告显示,将以配股形式募集总额不超过39亿元的资金,分别用于宁夏乐叶的年产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滁州乐叶年产5GW高效单晶组件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12月25日,隆基股份的配股公开发行证券获证监会审核通过。
不同于隆基股份的举债扩张,保利协鑫通过瘦身来改善盈利状况。
12月28日晚间,保利协鑫发布关于出售附属公司及盈利预警的公告,称将旗下苏州客准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股权作价8.5亿元出售辽宁华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售切片富余资产预期所获收益约为4.46亿元。
另一家协鑫系上市公司——协鑫集成则在探索第二主业。协鑫集成此前希望将动力电池作为光伏主业之上的新盈利点,但经过一年时间的探索,动力电池并未带给其业绩带来实质贡献。今年三季度,协鑫集成在三季报中调整了第二主业战略规划,转舵至探索半导体项目可行性。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协鑫集团2019年起将从上游的硅料到硅片、组件、系统全产业链发力,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光伏发电的“去补贴”进程。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2019年还将全面进入电动汽车的超级充电站领域,开始电动汽车的运营,特别是切入物流电动货运,希望借此向移动能源与智慧能源延展。通过物联网以及能源互联网技术将将碎片化技术进行串联。
对于不少在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而言,2018年也是排队回归A股的一年。
2018年7月17日,晶澳太阳能正式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成为继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之后第三家退出美国股市的中国光伏企业。一周后即发布公告,宣布借壳天业通联。
12月,中信建投按照辅导协议完成了对晶科电力的上市辅导工作,晶科电力已经具备发行上市条件。晶科电力与全球最大的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同为“晶科系”企业,后者也是较早有意识通过分拆业务私有化并计划在国内上市的光伏企业。
“目前A股处于震荡的过程,国内的资金也很紧张,对于早年间以较高的价格退市的企业,目前回归A股并非很好的时机,将会面临来自资金链的考验”在现有的情况下,回A又是唯一的出路,尽管估值不会很高,但是能够在国内建立融资平台,对于这些企业今后的发展而言也较为重要。”彭澎表示。
回A的另一层考虑,则是对国内光伏行业的长期看好。
“晶澳太阳能公司以及靳保芳都是实打实做实业的,回归A股也是想通过国内资本市场力量,继续将光伏产业做大。”有熟悉上述事宜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国内光伏局势较紧张,但全球发展清洁能源的趋势是不变的。毕竟光伏产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能同步参与国际竞争、有产业化领先优势的行业。”
Copyright © 2023 长沙岱勒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27467号-1